5 min (1403 words) Read

人工智能、社交媒体和手机银行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银行挤兑;昨天的保障措施可能明天就不够用了

2023年春,突然的银行提款(因数字技术而得以加速)导致美国的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国银行以及瑞士的瑞士信贷银行倒闭。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导致客户对这些银行的财务健康状况失去了信心,而社交媒体上的谣言传播以及只需在移动应用程序上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提取存款的方便操作,则促使客户迅速将自己的资金转出这些银行。这种速度前所未有,因为在先前的银行挤兑事件中(例如,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社交媒体和手机银行应用程序还闻所未闻,或者几乎不存在。

对于各家银行来说,导致客户突然质疑银行生存能力的原因各不相同。然而,正如2023年事件所表明的,突发银行挤兑的风险通常可能受到银行业数字前沿发展的影响。

当许多客户因为担心银行的财务健康状况而同时提取存款时,就会发生银行挤兑。虽然有些存款通常通过国家存款担保计划获得保险,但是人们如果担心银行的健康状况,就可能会提取未保险存款。即使银行基本上是健康的,如果银行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那么对各种问题的怀疑也可能会自我实现。

在最坏的情景下,担忧心理所引发的银行挤兑可能会导致一家本来可以生存的银行倒闭。银行挤兑的影响不止是给银行所有者和其他债权人带来成本,它还可能会成为一个金融稳定问题。银行挤兑可能具有传染性,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金融主管部门和监管机构已经建立了一个治理框架来遏制这种风险。

快速的银行提款

通常,一家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其商业客户和家庭客户的存款。银行持有这些存款中的一小部分,以满足可能发生的提款。其余部分则被用于为银行创造收入。例如,银行会向需要资金的个人或企业提供贷款。

这种商业模式的前提是储户不会一次性提取自己的资金。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银行无法全额偿还存款,因为存款现已被用于向银行的其他客户提供长期贷款。

在正常情况下,银行贷款活动的存款资金相当稳定。储户通常会在自己的账户中保留一定的余额来支付诸如住房和食品杂货等开支。个人储户的账户波动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银行的多个账户持有人之间相互抵消。

但是,如果有传言说某家银行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就可能出现人们纷纷提款的现象。如果提款是缓慢发生的,银行有时间另寻资金或通过出售资产来筹集资金。快速提款则会导致一家银行在获得其他融资之前破产。

因此,潜在的提款速度至关重要。随着银行业数字前沿的进一步发展,银行客户提取存款的速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如果不适当调整银行对此类融资风险的管理,这种情况可能对金融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虽然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对银行业的未来影响尚不确定,但是可以想象,银行挤兑的频率也许会大幅增加。

银行间快速转账

银行提款加快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更便捷和更快地向其他银行转账。回顾历史,银行间的存款转移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限的。原因之一是许多银行客户通常只在一家银行开立账户,主要是因为收集一家新银行的条款和条件信息并在其开立账户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此外,更换银行可能代价不菲。

新技术可能会消除一些障碍。例如,网上和手机银行服务进一步便利了客户随时进行银行间转账。随着廉价的即时支付系统的使用越来越多,客户从一家银行向另一家银行转账所需的时间不断缩短。当银行业务关系日益数字化时,个人银行业务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对银行的忠诚度也可能不再那么重要。

人工智能也可能会推动银行提款和转账的加速。如今,人工智能工具可以高速分析几乎无限量的数据,包括银行的条款和条件,以及来自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例如,报纸)的新闻流。基于这种分析,未来的人工智能工具可能会根据银行客户设定的标准,帮助其在不同银行之间即时自动地重新分配存款。这些标准可能包括存款利息、对银行安全性的感知,或者客户对跨银行分散的愿望。

监管要求(例如,验证客户身份的要求,即“了解客户”要求)可能不会阻止人工智能工具为客户开设账户。一旦客户将必要的文件和授权上传至人工智能工具,该工具就可以与几家银行进行对话,并确认客户的身份。

虽然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对银行业的未来影响尚不确定,但是可以想象,银行挤兑的频率也许会大幅增加。

用科技对抗科技

虽然新技术会增加银行挤兑的风险,但是银行也可以利用技术来降低风险。例如,可以开发人工智能工具来改善流动性管理和监测提款模式,这可能有助于降低银行挤兑风险。

降低挤兑风险的其他工具包括充足的资金(例如,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增加股权融资或流动资产),这些资金可以迅速用于筹集资金以偿还储户存款。银行自身可能会发现使用更多的股权融资或持有更多的流动资产是最佳选择;或者,主管部门如果担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会要求银行采取上述做法。主管部门还可能扩大存款保险,并在发生危机时利用央行的融资机制。此外,适当的恢复和处置机制有助于在一家银行倒闭后重建人们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以避免银行挤兑的蔓延。

然而,这套工具并不是灵丹妙药。每种工具可能都有其不良的副作用,应当将这些副作用与它们在减少风险方面的益处进行权衡。以一项关于要求银行将更多的存款投资于可以立即免费出售的资产(例如,高质量的政府债券)的潜在规定为例。如果发生挤兑,银行可以迅速出售债券并偿还储户存款。在极端情况下,所有存款资金都可以投入高流动性的安全资产,这将有效地消除银行挤兑。然而,这也意味着银行将不得不通过其他方式(主要是银行股权或长期借款)为其对家庭和企业的贷款供资。银行可能会暂时或永久性地减少对实体经济的贷款。这也可能影响到央行和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以及资产价格,因为对安全的流动资产的需求增加了。

扩大存款保险计划也会降低风险。然而,考虑到保险的融资方式,如果银行倒闭,高覆盖率可能会给公共财政带来难以接受的高成本:在许多情况下,规模足够大的预付保险基金难以预先到位。这样的覆盖率也会影响银行谨慎行事的动力(引发道德风险)。如果央行为各家银行提供紧急贷款的渠道扩大,类似的影响也会出现。此举可能使央行面临资金损失风险,并且可能会引发银行的危险行为或银行间贷款市场的混乱。

在使用这些工具时,应当始终根据减少风险对社会的益处来权衡潜在的不良副作用,有些风险总会存在。我们认为,随着新技术的进步,这种权衡可能不得不改变。

央行数字货币

以电子支付取代现金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导致越来越多的央行考虑引入央行数字货币(CBDC)。央行数字货币允许家庭和企业将其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转换为央行数字货币账户中的存款,即存入央行的款项。 

大多数情况下,存入央行的款项被认为是非常安全的。根据其设计方式,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改变银行挤兑的动态——以前是存款从一家商业银行转到另一家商业银行,现在则可能变为存款从商业银行转到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如果央行账户没有限制,被认为具有高风险的商业银行的客户可能会选择将所有资金转移到央行。问题是,这一方案本身可能会增加银行挤兑的风险或加剧银行挤兑。需要注意,一些考虑采用央行数字货币的中央银行因此在考虑限制家庭或企业可以存入央行数字货币账户的资金数额。

然而,即使央行数字货币不受限制,如果未来的银行业技术大大提高了存款提取速度,那么银行挤兑的速度可能不会受到央行数字货币的影响。

我们确实有应对银行挤兑风险的工具,但必须承认,世上没有灵丹妙药。

每种工具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而,鉴于技术突破及其在金融市场上应用的不可预测性,必须密切关注发展动态,并考虑如何最好地调整工具包。昨天保障金融体系安全的措施,明天可能就不够用了。

西涅 • 克罗格斯特拉普(SIGNE KROGSTRUP)是丹麦中央银行理事会成员。
托马斯 • 圣吉尔(THOMAS SANGILL) 是丹麦中央银行国际经济与关系部主任。
梅特 • 冯 • 西卡德(METTE VON SICARD)是丹麦中央银行负责欧盟和国际清算银行事务的高级顾问。

文章和其他材料中所表达的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IMF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