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IMF Photo/rogeranis.photo

公众对经济改革的支持取决于沟通、参与和信任

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公民参与,赢取民众信任,是推动促增长改革的关键所在。

全球经济已陷入低速增长,这主要源于人口老龄化、企业投资疲软,以及阻碍资本和劳动力有效配置的结构性摩擦。

人口压力在上升;同时,绿色转型和数字转型既要求大量的投资,又需要在企业和行业间重新配置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会落后更远。

因此,各国更迫切地需要更新决定经济运行方式的规则。虽然各国的具体政策优先项不同,但许多经济体都存在一些相同的需求,包括放宽新企业的市场准入,促进商品、服务供应领域的竞争,鼓励劳动者留在劳动力市场,以及更好地吸纳移民劳动者。

此类改革需要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但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公众的不满情绪已经上升。

为了建立信任并获得公众的支持,政策制定者需要改善沟通,让公众参与改革设计,并认识到可能需要对在改革中受到伤害的群体予以支持——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的一章中,我们就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

理解社会阻力

我们研究了影响公众对改革态度的因素,结果表明,抵制情绪往往不只源于其自身的经济利益。我们对六个代表性国家的12,000多人开展了调查,发现个人观念、认知及其他行为因素解释了改革支持度的80%左右。

至关重要的是,对改革必要性和政策影响的认识和误解是政策支持度差异的主要预测因素。这一点不仅十分重要,而且令人鼓舞,因为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行动领域。

weo-ch-3-chart-1v2weoch3chart1

民众对分配和公平性的认知也同样重要。反对改革者往往更担心改革对其所属群体(而非他们自身)的影响,这种情况在最脆弱群体中尤其明显。例如,对于让私人部门在电力、电信等行业发挥更大作用的改革,反对者们担心最贫困的群体可能因此更难负担和使用这些服务。

缺乏信任也会助长抵制改革的情绪。即便通过补充性措施充分解决了表示反对改革者的关切,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仍表示普遍不信任改革所涉及的各方,并怀疑政府没有能力实施政策改革并缓解其负面影响。

weo-ch-3-chart-2chi

促进支持的策略和工具

我们的分析表明,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可缓解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阻力:

  • 信息沟通:有效的沟通是成功改革策略的核心所在。这不仅仅是要宣传改革。政策制定者必须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其预期效果,以及可能的实现途径。我们发现,提供无党派立场的清晰信息,纠正公众的错误认知,可以大大提高公众的支持度。例如,在我们的调查中,这一做法使超过40%的移民融合政策反对者改变了看法。
  • 公众参与:政府官员与公众之间的对话应当是双向的。让民众帮助制定政策并表达关切,可以增强他们对改革的集体拥有感,让个人更有可能支持改革提议。
  • 缓解措施:承认改革可能会伤害到某些群体,并采取针对性的缓解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赢得公众支持的一个关键。这一点应当以上文提到的两个支柱为基础。临时的资金支持或培训计划等缓解措施应参考政府官员和公民之间的双向对话来制定。
  • 增进信任:信任是上述三者所依赖的关键支柱。要进行有效沟通,就需要民众对信息和信息传递者拥有信心。为在改革过程中建立信拥有任,当局有必要在初期政策设计阶段就开始与民众互动。另外,改革的设计机制应让公众确信,在改革完成后,政府会兑现实行缓解措施的承诺。建立可靠、独立的政府机构来负责开展与核实政策分析,尤其有助益。旨在解决腐败问题、改善治理的第一步改革,对于恢复民众对制度的信任极为重要。

weo-ch-3-chart-3chi

政策制定者需要强化其政策工具包,以便在此策略的基础上,提高人们对改革的接受度。公共论坛、试点项目和民意调查可以帮助提供信息,促进与民众的双向对话。通过开展大规模调查、组建焦点工作组以及运用其他参与工具,可以明确民众的关切,制定充分的缓解措施,并促进各方就改革形成共识。新兴的公民科技(如数字社区参与平台)也能促进公民更多参与改革进程。

有效的改革设计需要全方位的意见征询、政策沟通,以及为潜在受损者提供补偿的缓解措施。制定更好的工具来鼓励民众参与,将有助于人们更好理解改革提案,并建立开展重大经济改革所需的公众信任。这些原则也应体现在IMF对其规划项目、监督工作以及能力建设举措的定期检查中。

——本篇博客在2024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第三章理解结构性改革的社会可接受性的基础上撰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