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ical street scene in Santa Ana, El Salvador. (Photo: iStock)

《基金组织概览》杂志 : 亚洲和拉丁美洲期待加强贸易和金融关系

2016年3月10日

  • 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贸易和金融关系有所加强,但未来仍面临着挑战
  • 中国经济放缓影响拉美大宗商品出口国,还可能影响资金流动
  •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可能为全球贸易带来福音

会者认为,加深亚洲和拉美之间的贸易和金融联系有着巨大潜力,实施恰当的政策将成为打造成功伙伴关系的关键。

(图片:Mariana Bazo/Newscom)

秘鲁卡亚俄港的船运集装箱。亚洲已经成为拉丁美洲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图片:Mariana Bazo/Newscom)

亚洲与拉丁美洲会议


一场题为“亚洲与拉丁美洲的经济联系:机遇、挑战和政策”的会议于3月3日召开,会议指出,在过去十年里,亚洲与拉丁美洲的贸易和金融关系得到了明显加强。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拉美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双方的投资流动也日益增长,尤其是亚洲对拉美国家的投资。

然而,未来充满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活动的再平衡调整(从投资和制造业转向为消费和服务)、大宗商品价格疲软以及全球金融条件收紧都给亚洲和拉丁美洲带来压力。其发展态势也同样给全球贸易带来重大影响。

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在开幕辞中说:“二十年以来,贸易增长首次低于GDP增长。”他指出,亚洲和拉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找出促进增长和贸易的方法。 

朱民还提到了双方签订的贸易协定数量。过去十年,两大洲签订了数量众多的贸易协定,从2004年的两个增长到2013年的22个,未来还会签订更多协定。他说:“贸易协定成功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实施。”

此次会议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基金组织总部召开,汇聚了学者、地区专家和包括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弗里曼在内的高级政策制定者。与会者还探讨了这一新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上个月12个环太平洋国家签订的贸易协定)对两个地区以及全球贸易体系的影响。 

关系转变

小组专家讨论了中国和拉美近期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溢出效应以及相关风险。美国爱依斯电力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ndres Gluski认为,受中国经济增长驱动的大宗商品价格是亚洲和拉美贸易关系面临的最重要的近期风险。在这个背景下,美洲对话组织主任Margaret Myers认为,从长期来看,“参与的多样性”是双方的关键问题。他指出,在当前的参与方式下,中国政策性银行对拉美的贷款大约有80%用于采掘业和基础设施开发,这导致对大宗商品的长期依赖性。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中国和拉美经济增速下滑,银行贷款也有所放缓。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谢文泽提出,未来五到十年亚洲和拉美需加强在三个领域的联系:贸易、生产链和基础设施。他指出,双方经济合作以前主要受贸易驱动,但从今以后金融合作将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力。

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杰出学者摩西·纳伊姆指出,双方需首先“重新调整关系”。中国将有必要转变角色,“从不清楚有何问题也不做充分尽职调查的慷慨放贷国转向收回坏账”。部分小组专家同意该观点,呼吁中国提高透明度,在贷款战略方面更多依赖市场机制。

新型伙伴关系

与会者探讨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对亚洲和拉美关系变化的影响。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Jeffrey Schott指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最大的地区贸易协定,也是范围最广且自由化程度最深的贸易协定。该协定也是一个“开放的协定”,即协定生效后其他国家也可以加入。美国前副国家安全顾问卡罗琳·阿特金森表示对美国国会今年批准该协定保持乐观。

Schott指出:“跨太平洋协定将带来将近5000亿美元的永久性实际收入增长和基线预测之上超过1亿万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尽管这些增长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约占55%),但在GDP的份额中,越南和马来西亚增长最多。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Takatoshi Ito指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对日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使日本能“领先一步加入到一个全球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中。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和菲律宾等国家目前还未加入该协定,但加入后将获益匪浅。墨西哥前贸易和工业部长埃米尼·奥布兰科指出,中国加入后能给所有参与者带来更大收益,从而大大改变游戏格局。 

小组专家认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协定,该协定包括六个主要章节(服务、投资、劳动力、环境、知识产权和数字贸易),就劳动力和环境问题制定了较高的标准,还涉及电子商务等新领域。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弗里曼指出,贸易壁垒阻碍了公司充分利用全球经济的好处来出口产品,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高度重视消除这些不必要的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