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filipe_Lopes / iStock by Getty Images) (图片:filipe_Lopes / iStock by Getty Images)

防止出现“大分化”:全球经济站在岔路口

作者:克里斯塔利娜 • 格奥尔基耶娃

在本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视频会议召开之际,全世界也正从“大萧条”之后和平时期最严重的衰退中持续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预测,今年全球GDP增速将达到5.5%,2022年为4.2%。但这将是一次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攀行之旅。世界大多数地区的疫苗推广都十分缓慢,而新变种病毒则正在蔓延——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复苏前景也出现分化,且已达到危险的程度

的确,全球经济正站在岔路口。问题是:政策制定者们是否会采取措施,防止这种“大分化 出现?

正如我向二十国集团会议提交的说明文件所指出的,当前的一个巨大风险在于: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复苏提速,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将在未来数年陷入困境。这不仅会使疫情带来的健康悲剧雪上加霜,还会让最脆弱国家的经济形势更为艰难。

我们估计,到2022年底,发达经济体的人均累计收入将比危机前预测值低13%——相比之下,低收入国家要低18%,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则要低22%。我们预计的这种人均收入冲击,将使发展中国家的极度贫困人口数量增加数百万。

blog022521-chinese-chart1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再认为国家之间的收入趋同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在危机前曾预测,2020至2022年,将有110个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收入差距。但现在我们估计是:这一时期只有52个经济体会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另58个经济体的差距将扩大。

其部分原因在于各国无法均等地获得疫苗。我们预计,即使在最理想情景下,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也至少得等到2022年底才能广泛普及疫苗。其中一些国家对受疫情重创的旅游、石油出口行业的敞口十分大,且其中大多数国家都受到了较少预算空间的限制。

去年,发达经济体出台的财政措施规模平均达到其GDP的24%,而新兴市场的这一数字仅为 6%,低收入国家则还不到2%。跨国比较还显示,危机支持措施的力度越大,就业损失往往就越小。

blog022521-chinese-chart2 

而且,分化并非只存在于国家之间。我们看到,国家内部的分化也在加剧:年轻群体、低技能群体、女性劳动者、非正式工人受到的失业影响极其严重。此外,数百万儿童面临教育中断。若让他们成为“失去的一代”,我们将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

这也将加深危机给经济带来的长期创伤效应,使降低不平等、促进增长及就业变得更加困难。让我们来想一想未来的挑战:仅就二十国集团经济体而言(由于数据有限,此处不包括印度和沙特阿拉伯),与危机前预测相比,今年的总就业损失预计将达到2500以上,2022年则将接近2000万。

因此,我们正站在一个岔路口——要扭转各国之间和国家内部的这种危险的分化,我们现在就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行动。我认为有 三项优先工作

一是加大努力,结束这场健康危机。

我们知道,只有当疫情在所有地区 结束时,这场疫情才算真的结束了。近期全球新增病例虽有所下降,但我们担心:为保持对新变种病毒的免疫,我们可能还需要多轮疫苗接种。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在较贫穷国家加速推出疫苗。提供更多资金对确保疫苗供应和物流交付也极为重要。同样重要的是,应将多余的疫苗从盈余国及时分配至短缺国,并在2022年及之后大幅提高疫苗产能。一项值得研究的措施是为疫苗生产商提供保障,使其免受生产过剩下行风险的困扰。

我们还需要确保更多国家能获得相关疗法和检测(包括病毒测序),同时避免对医疗物资的出口施加限制。从经济学角度看,各方采取协调行动是极其必要的。若能更快结束这场健康危机,全球收入将在2020至2025年间累计增加 9万亿美元。这将使所有国家受益——其中,发达经济体将获益约4万亿美元,这远超任何与疫苗相关的成本。

二是大力抗击经济危机。

在二十国集团国家的领导下,世界各国同步推出了规模空前的重大举措,包括近14万亿美元 的财政措施。各国政府需要在这些努力的基础上继续提供财政支持——应根据疫情阶段、各国经济状况和政策空间,对这些措施予以适当校准,使其具有针对性。

关键在于,各国在保障民众生计的同时,应力求确保原本可持续经营的企业不会倒闭。这不仅需要财政措施,还需要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维持有利的融资环境,支持信贷流向家庭和企业。

部分发展中经济体经历了历史性的衰退,但主要央行出台的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也使其能重新进入全球资本市场融资,并以创纪录的低利率融资来支持支出。鉴于危机如此严重,央行除了继续提供货币政策支持外别无选择。但由此产生的意外 后果(包括过度风险承担和市场过度繁荣),也引发了人们的合理担忧。

未来的一大风险——其在复苏分化下尤其显著——是市场可能会在不断变化的融资环境下出现动荡。主要央行需就其货币政策计划开展谨慎沟通,防止引发本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地金融市场过度动荡。

三是加大对脆弱国家的支持力度。

许多新兴市场和低收入国家的资源和政策空间有限,可能很快就会面临艰难抉择:它们既需要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又要应对健康危机,还要为民众的基本需求提供保障。

这些国家的脆弱性不断加剧,不仅会影响它们自身从危机中复苏的前景,也会影响全球复苏的速度和规模。在一些脆弱性已经很高的地区,这也可能成为一股破坏稳定的力量。脆弱国家将需要获得大量支持,作为其 全方位努力的一部分:

首先,这些国家应从国内出发,政府应增加国内收入,提高公共支出效率,改善营商环境。同时,国际社会应努力进一步扩大优惠贷款规模,充分利用私人部门资金(包括使用更有力的风险分担工具),这一点至关重要。

另一个正被研究的选项是新一轮特别提款权分配,以此帮助满足全球对储备的长期需求。这可在不增加债务负担的情况下,为各国直接提供大量流动性。其也能扩大双边捐助方能力,为优惠贷款(包括对卫生支出的支持)提供新资源。2009年,特别提款权分配曾帮助世界有力应对了全球金融危机——现在,它可再次为我们提供有力的支持。

采取全方位的努力,还意味着需要解决债务问题。二十国集团的“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DSSI)已迅速释放了极为重要的资源。新的《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则可更进一步,帮助符合DSSI资格的国家及时、有序地处理债务问题,其中,各方债权人(包括私人部门债权人)将广泛参与其中。这些债务的处理应包括重新设计偿债安排,从而为存在大量融资需求的国家提供支持,并对债务负担不可持续的国家提供更多减免。一旦收悉第一个请求后,所有债权人(包括官方和私人债权人)应迅速实施共同框架。

从IMF来看,我们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行动起来,向85个国家提供了超过1050亿美元的新融资,并为最贫穷的成员国实施了债务减免。在2021年及之后,我们将力争为190个成员国提供更多支持。

这包括为国际企业税收现代化的有关工作提供支持。我们需要一个真正适合数字经济、更适应发展中国家需求的税收体系。多边努力在这方面至关重要,其将有助于确保高利润企业在其展业的市场上缴税,且籍此加强公共财政。

这些政策措施可以帮助应对“大分化”。发达经济体拥有较充足的资源,将继续投资人力资本和数字基础设施,并向全新的气候经济过渡。重要的是,较贫困的国家也必须获得支持以开展类似投资,特别是对有益就业的气候适应措施的投资——在当前地球不断升温的背景下,这一点至关重要。

如若不然,将贫困国家抛在身后将只会使不幸的不平等加剧。更糟的是,这将成为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威胁。其也将被视为我们错失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我们已经通过绝佳的国际合作在创纪录极短的时间里获得了有效疫苗——我们可从中获得启示。为克服这场危机并确保强劲、包容的经济复苏,这种精神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

克里斯塔利娜 • 格奥尔基耶娃

最新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