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苗即将问世,人们对疫情能够很快得到更有效控制抱有更大的希望。但各国现在更需要开展合作,共同努力实现更美好的未来。优先行动领域包括,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分配疫苗,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促进经济从危机中复苏。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之前公布的一份IMF报告指出,各国若能同步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将能提振经济增长,减轻危机造成的创伤效应,并有助于实现气候目标。事实上,当许多国家同时采取行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可以通过贸易联系帮助提升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这种正向的“溢出”效应会进一步促进全球产出。
在经济状况疲软、利率较低时,需求增加产生的溢出效应尤其显著。当经济形势强劲时,政府扩大支出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率升至中央银行的目标水平之上,引起货币政策紧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对需求的初始拉动作用。但当经济疲软而通胀远远低于目标水平时,政府扩大支出不太可能引起货币政策紧缩,从而对产出产生更大的作用。因此,充足的闲置产能可以放大国内公共基础设施支出以及其他国家扩大公共投资对需求产生的溢出效应的作用。
我们的“本周图表”对此做了说明。如果有支出空间的经济体2021年将基础设施投资支出提高GDP的0.5%,2022年增至GDP的1%,并且将这一水平保持到2025年,而财政空间较小的经济体在同一时期的支出增加数额约为上述水平的三分之一,那么全球产出到2025年将增加近2%(黑色虚线)。这一影响的约三分之一将来自跨境溢出效应。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考虑一组假设的情景,即每个国家自身扩大基础设施支出,但没有从其他国家支出增加中受益。这种情景下的全球影响为1.2%左右(黑色实线)。
结论:如果二十国集团国家联合行动,以相同的成本它们将可以取得比各国单独行动多出三分之二的成效。
特定类型的基础设施支出还会产生重要的额外收益。例如,如果这种支出以绿色投资为重点,那么会提高经济韧性,并为子孙后代创造更清洁的环境。高效的公共交通项目、智能电网和建筑改造以提高能源效率,这些都可作为重点支出领域。高效实施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公共投资项目(如基础设施维护或公共工程)也非常重要。
如果各国政策制定者联合行动,开展优质、智能的基础设施支出,将能扩大各自行动的影响,并为所有经济体提供进一步支持。
基于Jared Bebee、Oya Celasun、Lone Christiansen、Ashique Habib、Ben Hunt、Margaux MacDonald和Rafael Portillo所做的研究。